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 (Hymenoptera: Braconidae), a parasitoid of the plant bug Apolygus lucorum (Hemiptera: Miridae), has been studied for use in augmentative biological control in China.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we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survival, age-specific and potential lifetime fecundity, oviposition period and progeny sex ratio of P. spretus reared at six constant temperatures (15°C, 19°C, 23°C, 27°C, 31°C, 35°C) on the second instar nymphs of A. lucorum. At 15°C, male and female P. spretus took 48.7 ± 0.3 and 52.5 ± 0.3 days to complete their immature development, while developmental time was reduced by more than half at 23°C and 27°C. The parasitoid can only develop to the larval stage at 31°C and neither larva nor pupa survived at 35°C. The estimated lower developmental threshold of the immature stage was 7.3°C. When parasitoid adults were exposed at 15°C, females laid 90% of their eggs at first 19 days of oviposition and had an extended reproductive life. In contrast, females held at 27°C laid most of their eggs (90%) in their first of 10 days of oviposition and had shorter longevity. The highest potential lifetime fecundity of P. spretus was 671.2 ± 34.7 SE eggs produced over 23.4 ± 1.4 SE days at 23°C. At 15°C, 19°C and 23°C, sex ratios of reared parasitoids were male-biased, but at 27°C there was no male bias.  相似文献   
42.
绿盲蝽及其天敌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发生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007年,在山东省德州市农科院良种场棉田内系统研究了不同生境对抗虫棉绿盲蝽及其天敌发生动态的影响。试验设5个试验10种处理:即远离果园棉、紧靠果园棉,亩株数3600株均行、亩株数3000株并大小行种植棉,合理化控棉、不化控棉,纯作棉田和插种葵花棉田,双基因抗虫棉和单基因抗虫棉。在棉花的整个生育期系统调查不同生境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主要为龟纹瓢虫、七星瓢虫、中华草蛉、大草蛉、华姬蝽、小花蝽、T-纹豹蛛、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等。不同生境抗虫棉田内绿盲蝽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差异明显。远离果园棉、低密度亩株数3000株并大小行种植棉、合理化控棉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但不利于绿盲蝽天敌的发生;种植双基因抗虫棉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且对绿盲蝽天敌影响不大;插种葵花的棉田即能增加绿盲蝽天敌的数量,又能减轻绿盲蝽的发生。研究还表明绿盲蝽及其天敌在远离果园棉、紧靠果园棉下发生趋势基本一致,仅是发生量存在明显差异,远离果园棉田的绿盲蝽及其天敌百株发生量显著低于紧靠果园棉田(P〈0.05);合理化控棉田、亩株数3000株大小行棉田内的绿盲蝽及其天敌发生数量显著低于不化控棉田、亩株数3600株均行棉田内的发生数量(P〈0.05);双基因抗虫棉田内的绿盲蝽百株发生量显著低于单基因抗虫棉田发生数量(P〈0.05);插种葵花棉田内的绿盲蝽百株发生量极显著低于纯作棉田(P〈0.01)、插种葵花棉田内的绿盲蝽天敌百株发生量显著高于纯作棉田(P〈0.05),葵花对绿盲蝽及其天敌的诱集效果非常显著,在转基因棉田插种葵花是保益灭害控制绿盲蝽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在室内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分别对抗性和敏感棉花品种趋向选择性,为棉花抗盲蝽品种选育和绿盲蝽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洁净空气为空白对照,在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观察记录不同学习经验处理的绿盲蝽对两对棉花品种:灵-29(抗)vs.科林08-23(感)、07生试6号(抗)vs.抗病单株-1(感)趋向选择性。【结果】有学习经验和无学习经验的绿盲蝽都趋向选择敏感棉花品种,抗性棉花品种对供试昆虫有显著驱避性;有/无学习经验的绿盲蝽都显著趋向选择绿盲蝽胁迫危害后代感性棉花品种。【结论】整体上,健康棉花处理下,绿盲蝽对抗性品种趋性选择明显低于敏感品种。但是对危害诱导的棉株处理,并未表现出一致的趋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随着转基因棉种植年限的延长,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成为棉田主要害虫,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可为绿盲蝽的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基点16年(1993—2008年)绿盲蝽各代成若虫的发生高峰期与发生量以及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光照时数等各项因子数据,利用DPSv8.05专业版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多因子逐步回归方法,从各代发生量、平均温度、雨量、湿度、光照时长等因子中筛选出4~5个相关显著的预测因子进一步用二次多项回归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初步建立了绿盲蝽各代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模型,进行了回代检验,并进一步利用6年(2009—2014年)的绿盲蝽实际发生数据对预测模型的应用效果就行了外延检测,总体测报准确率平均达到85%以上。【结论】建立的绿盲蝽中期测报模型准确率较高,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在绿盲蝽的预测预报工作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45.
后丽盲蝽属作为属级分类单元的DNA分子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并正反链双向测得半翅目盲蝽科盲蝽族(Mirini)中后丽盲蝽属(Apolygus)和草盲蝽属(Lygus)9个种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序列,应用Mega计算该两个属7个种11个Cyt b 432 bp片段序列的碱基组成、核苷酸的种间变异率、所编码的144个氨基酸的变异率。其核苷酸变异率:后丽盲蝽属内小于0.02,草盲蝽属内小于0.08(个别种例外);两个属种类之间平均变异率都大于0.10,平均为0.15。氨基酸变异率:后丽盲蝽属内种间无变异,而草盲蝽属内只有L.gemellatus与其他种间有13个氨基酸变异,仅占9.03%;两属各种类间却存在8~11个氨基酸的变异。表明在分子水平上两属之间较之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支持将后丽盲蝽从亚属提升为属级分类单元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46.
李彬  张赛  王晨蕊  王桂荣  刘杨 《昆虫学报》1950,63(9):1048-1058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的气味受体基因,明确这些气味受体基因在绿盲蝽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主要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为揭示绿盲蝽对寄主植物的识别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绿盲蝽成虫触角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CR技术克隆得到8个具有完整ORF的气味受体基因序列。用qPCR研究这8个基因在雌雄成虫不同组织(触角、无触角的头、胸、腹、足和翅)中的表达水平。然后通过爪蟾卵母细胞体外表达结合双电极电压钳技术测试这些气味受体对56种气味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克隆得到了绿盲蝽8个气味受体基因AlucOR9, AlucOR16,AlucOR38, AlucOR53, AlucOR55, AlucOR56, AlucOR57和AlucOR58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MN905538-MN905545)。这些气味受体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且N末端位于胞内,C末端位于胞外,符合昆虫气味受体的典型特征。qPCR结果表明,这8个气味受体基因均在绿盲蝽成虫触角中高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低表达,其中除AlucOR38外的其他7个气味受体基因在雌雄成虫触角间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双电极电压钳记录结果显示,AlucOR57对其中15种气味化合物(苯甲醛、氧化石竹烯、庚醛、反-2-己烯醛、乙酸苯甲酯、桃金娘烯醛、4-乙基苯甲醛、乙酸壬酯、四氢芳樟醇、十三烷、反-3-己烯醇、2-丙烯酸丁酯、丙酸丁酯、乙酸辛酯和乙酸戊酯)有反应,其余7个气味受体对测试的全部气味化合物均无反应。【结论】AlucOR57对测试的一些气味化合物有反应,推测其在绿盲蝽的寄主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他7个气味受体对测试气味化合物均无反应,其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郭天娥  张正群  周超  刘峰  慕卫 《昆虫学报》2010,53(9):993-1000
利用闪烁管药膜法测定了2009年山东省德州、滨州、梁山、曲阜和聊城5个棉花产区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ür对硫丹、马拉硫磷、毒死蜱、灭多威、丁硫克百威、吡虫啉、联苯菊酯和氟虫腈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筛选出适合各地区的高效防治药剂。结果表明:5个地区绿盲蝽种群对马拉硫磷、毒死蜱、丁硫克百威、联苯菊酯和吡虫啉处于敏感性阶段。不同种群之间对灭多威、硫丹和氟虫腈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聊城种群为最敏感种群,滨州种群对灭多威、 硫丹和氟虫腈的LC50值分别为聊城种群的5.12,6.04和39.80倍;曲阜种群对灭多威、硫丹和氟虫腈的LC50值分别为聊城种群的22.12,5.48和22.80倍。两种群对此3种药剂的敏感性下降,而其余种群仍处于较敏感阶段。8种药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按大小依次排序为:氟虫腈>灭多威、联苯菊酯、硫丹>马拉硫磷、毒死蜱>丁硫克百威>吡虫啉。2009年7-10月间德州夏津绿盲蝽种群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极微。  相似文献   
48.
49.
绿盲蝽成虫对六种寄主及其挥发物的选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绿盲蝽Apolyguslucorum(Meyer-Dttr)6种主要寄主,分别于5~10叶期和花蕾期,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和田间罩笼接虫方法,研究了绿盲蝽成虫对不同寄主及其挥发物的选择趋势。田间罩笼接虫试验结果表明:5—10叶期的茼蒿、国抗22及泗棉3号上绿盲蝽虫量居多,绿豆次之,大豆和豇豆上的较少;花蕾期的茼蒿、绿豆、国抗22及泗棉3号上绿盲蝽较多,而豇豆、大豆上较少。以5~10叶期和花蕾期的上述6种寄主为实验材料,以无寄主花盆为空白对照,每期各成对设置17个气源组合,采用室内“Y”型嗅觉仪测定绿盲蝽成虫对这6种寄主气源的选择趋性。不同气源组合测定结果表明,绿盲蝽对5—10叶期植物性气源的选择趋势为:国抗22〉茼蒿〉绿豆〉泗棉3号〉大豆〉豇豆;绿盲蝽对花蕾期植物性气源的选择趋势为:绿豆〉茼蒿〉国抗22〉泗棉3号〉豇豆〉大豆。上述不同选择性试验结果综合表明,绿盲蝽成虫对5—10叶期和花蕾期不同寄主的选择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以抗性棉皖棉小黄花为材料,室内条件下测定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ayer-Dür)取食、机械损伤、外源水杨酸和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后棉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过氧化物酶基因(pod)和过氧化氢酶基因(cat)的相对表达量,并以健康植株为对照。结果表明:绿盲蝽取食诱导与外源信号物质诱导相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PAL、POD和CAT活力变化与本文中选取的pal、pod和cat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本研究说明,绿盲蝽取食既激活了水杨酸介导的防御信号转导途径,也激活了茉莉酸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PAL、POD和CAT 3种酶活力不完全由本文中选取的pal、pod和cat 3个基因所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